萘啶酮酸(4.0mg)/添加于200ml 李氏菌增菌肉汤
-
吖啶黄素(5.0mg)/添加于200ml李氏菌增菌肉汤
HB4160d | 见证书
-
吖啶黄素(3.0mg)/添加于225ml李氏菌增菌肉汤
HB4160c1 | 见证书
-
萘啶酮酸(5.0mg)/添加于225ml李氏菌增菌肉汤
HB4160a1 | 见证书
-
萘啶酮酸(5.0mg)/添加于225ml李氏菌增菌肉汤
HB4160a1 | 详见说明
-
吖啶黄素(3.0mg)/添加于225ml李氏菌增菌肉汤
HB4160c1 | 详见说明
-
萘啶酮酸(5.0mg)/添加于225ml李氏菌增菌肉汤
HB4160a1 | 见证书
-
醋酸菌
BNCC336433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添加于200ml 李氏菌增菌肉汤中。
萘啶酮酸的作用:
萘啶酮酸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大肠埃希氏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具抑 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脱氧核甘酸的合成。萘啶酮酸(4.0mg)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0±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萘啶酮酸残留量的检测,包括肉类、乳制品及水产品等基质[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通过色谱分离与质谱定性定量分析[4]。
检出限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3 mg/kg,满足痕量残留检测需求。
每批次需包含空白样品、加标样品(低、中、高浓度)及阳性对照,回收率需控制在80%-120%。
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复溶,进样分析[4]。
需严格控制样品前处理温度(≤40℃),避免目标物热分解。
用于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萘啶酮酸作为选择性培养基添加剂[4]。
显色培养基法:样品增菌后划线分离,通过菌落形态与显色反应判定结果[4]。
检出限为1 CFU/25g,仅用于定性分析。
每批次需包含阴性样品、阳性菌株对照及培养基无菌性验证。
增菌培养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7±1℃,显色培养基需避光保存[4]。
显色培养基中萘啶酮酸浓度需为4.0mg/L,抑制杂菌生长[4]。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