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9cm)(第二代)/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显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紫红色
-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WJ6509 | 见证书
-
TMP琼脂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
HB4152 | 见证书
-
甲苯胺蓝-DNA酶平板(9cm)/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糖酸酶检测
HBPM8299 | 见证书
-
却普曼琼脂/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HB8644 | 见证书
-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平板(9cm)/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
HBPM5024 | 见证书
-
7.5%氯化钠肉汤管(9ml)/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
HBPT030 | 见证书
-
金黄色葡萄球菌
BNCC192285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26.3
琼脂
40.3
6.0
此配方可以进行改良或增加营养成份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操作步骤 涂布法: 1、按国家标准、SN标准、ISO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 2、取 1ml 适宜稀释度的样品液加入表面干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中心,每个稀释度做 2 个平板; 3、以L形玻璃棒将样品液涂布于琼脂表面,避免涂到平板边缘,将平板正置直至样品液被培养基吸收; 4、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 36℃ 培养 18-24h,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凸起的紫红色菌落; 5、计数平板上所有凸起的紫红色菌落。 划线法: 1、按国家标准、SN标准、ISO标准或其它方法制备样品液; 2、取 10ul-20ul 样品液划线接种于已凝固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 3、倒置放入培养箱 36℃ 培养 18-24h,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凸起的紫红色菌落;
注意:金黄色葡萄球菌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且兔血浆凝固酶试验为阳性。
包装方式
一次性无菌塑料平皿 9cm
保存温度:2-8℃
质量控制 1、外观 平板呈无色透明固体培养基。 2、微生物试验 在 36℃ 培养 18~24h 小时:质控菌株
菌株编号
生长情况
菌落颜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538
+++
紫红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
紫红色
表皮葡萄球菌
CMCC 26069
-/+
无色
粪肠球菌
ATCC 29212
-/+
蓝绿色
大肠埃希氏菌
ATCC 25922
-/+
蓝绿色
枯草芽孢杆菌
ATCC 6633
+++
蓝绿色
白色念珠菌
ATCC 10231
-/+
紫红色
不同细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第二代)上的生长特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1. 定性检验:通过增菌培养后接种Baird-Parker琼脂平板,观察典型菌落并辅以凝固酶试验确认;
2. 平板计数法:直接接种样品稀释液至选择性培养基,统计典型菌落数;
3. 定量PCR法:通过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目标基因[5][7]。
2. 平板计数法:定量限≥10 CFU/g(或mL);
3. 滤膜法:定量限可低至1 CFU/g(或mL)[7]。
2. 阴性对照:加入无菌生理盐水;
3. 培养基验证:每批次需进行生长率及选择性测试[5][7]。
2. 接种与培养:选择Baird-Parker或显色培养基,35℃培养24-48小时;
3. 结果判读:典型菌落(黑色或紫红色)需通过凝固酶试验或核酸检测确认[5][7]。
2. 每批次样品数量需满足统计学要求,确保结果代表性;
3. 显色培养基的显色物质需避光保存,避免失效[5][7]。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