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aCl肌醇/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肌醇发酵实验
-
肌醇/用于肠杆菌科生化实验
GB105 | 见证书
-
3%NaCl乳糖/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
SN023 | 见证书
-
3%NaCl甘露醇(弧菌)/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
SN024 | 见证书
-
8%NaCl胰胨水/用于弧菌的生长实验
SN052 | 见证书
-
3%NaCl甘露糖/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甘露糖发酵实验
GB133 | 见证书
-
肌醇/用于细菌的肌醇发酵实验
GB105 | 见证书
-
副溶血弧菌
BNCC138541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肌醇发酵实验。
结果判断:
编号
产品名称
结果判断
培养时间(h)
备注
阳性
阴性
GB127
3%NaCl肌醇
黄色
蓝色或蓝绿色
18-24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1. 第一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乳及乳制品、饮料中肌醇的测定。
2. 第二法(微生物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肌醇的测定,包括调制乳品、保健食品等[3][6][9]。
2. 微生物法:利用葡萄汁酵母菌(Saccharomyces uvarum)对肌醇的特异性生长响应,通过透光率与标准曲线比对定量[3][6][9]。
2. 微生物法:检出限和定量限依据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确定,通常覆盖0.1~10 mg/mL[3][6]。
2. 实验需设置空白对照及至少3个浓度点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需≥0.99[1][3][9]。
1. 试样用70%乙醇提取,离心后上清液干燥。
2. 干燥物与硅烷化试剂(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胶烷)衍生化。
3. 衍生产物用正己烷提取后进样,色谱柱温度为程序升温(初始80℃,终温280℃)[3][6][9]。
2. 微生物法需严格保证无菌操作环境,培养基配制需按附录B执行[3][6][9]。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