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6E液体培养基/用于海生细菌的增菌培养
-
M2培养基
R32331-100ml | 见说明书
-
2216E液体培养基
BNCC372799 | 见详情
-
链霉菌培养基2号
BNCC373384 | 见详情
-
根瘤菌培养基
BNCC380913 | 见详情
-
2216E液体培养基
BNCC382518 | 见详情
-
802液体培养基
BNCC382695 | 见详情
-
M2培养基
R32331-100ml | 见说明书
-
2216E液体培养基
BNCC372799 | 见详情
-
链霉菌培养基2号
BNCC373384 | 见详情
-
根瘤菌培养基
BNCC380913 | 见详情
-
2216E液体培养基
BNCC382518 | 见详情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用途:用于海生细菌的增菌培养。
成分(g/L)
用法
称取本品 37.4克,加热溶解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注:该培养基无机盐成分较多,在高温高压灭菌后容易产生沉淀,灭菌前的溶解很关键,先加入水,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干粉,不要让干粉成团;灭菌后,应充分摇匀,尽量让沉淀分散开来,避免聚集在一起影响实验。
不同细菌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上的生化反应现象:
2216E液体培养基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20-25℃需氧培养40-72小时。
相关产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一、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涵盖2216E液体培养基的灵敏度验证[7][5]。
核心检测方法:通过标准菌株生长试验验证培养基性能,包括pH值测试(7.6±0.2)、灭菌条件(121℃/15min)及沉淀控制[7][5]。
质控样品要求:需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标准菌株进行生长率测试,确保培养基无抑制性。
二、SN/T 1538.2-2007 培养基制备指南
适用范围:规范培养基制备流程,包括2216E液体培养基的称量、溶解及分装要求[5]。
关键实验步骤:需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干粉,避免结块;灭菌后充分摇匀以分散沉淀[7]。
特别说明:强调无机盐成分易沉淀,需严格按步骤操作以保证均一性[7]。
三、中国药典2020年版 四部 微生物检查法
适用范围:药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如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10]。
检出限与定量限:通过接种≤100 CFU的菌液验证培养基的灵敏度。
质控样品要求:需使用白色念珠菌等药典规定菌株进行测试。
四、GB/T 38580-2020 海洋微生物培养基
适用范围:针对海洋微生物培养的盐度及成分要求,如模拟海水离子浓度[3][7]。
配方要求:明确氯化钠(19.45g/L)、氯化镁(5.98g/L)等关键成分比例[7]。
特别说明:灭菌后pH需保持7.6±0.2,确保目标菌生长环境稳定性[7]。
五、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消毒产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无菌性及灵敏度验证[10]。
核心检测方法:包括洗脱液配制(如PBS缓冲液)及样品稀释方法[10]。
质控要求:每批次需进行阳性对照试验,确保培养基有效性。
六、SN/T 0330-2012 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
适用范围:出口食品检验中培养基的通用性能标准,如菌落总数测定[1][5]。
关键步骤:规定培养温度(通常30℃)及时间(24-48h),确保结果可比性。
特别说明:需记录培养基批号及配制日期,实现溯源管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