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225ml FB1增菌肉汤均质袋(含添加剂)(GB4789.30-2025单增标准)/用于李氏菌前增菌培养(GB4789.30-2025单增标准)
-
木糖发酵管(GB032)
GB032 | 详见说明
-
肌醇(GB105)
GB105 | 详见说明
-
核糖醇(GB107)
GB107 | 详见说明
-
半乳糖(GB152)
GB152 | 详见说明
-
细菌蛋白胨(GB 4789.28-2024)
HB8276 | 详见说明
-
酪蛋白胨(GB 4789.28-2024)
HB8271 | 详见说明
-
细菌蛋白胨(GB 4789.28-2024)
HB8276 | 详见说明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李氏菌前增菌培养(GB4789.30-2025单增标准)。
保存条件:2-8℃
成分:
注:基础成分见HB4193-6 Fraser增菌肉汤(FB1、FB2)(GB4789.30-2025单李标准)
检验原理:
酪蛋白酶消化物、动物组织酶消化物、牛肉浸粉、酵母浸粉提供氮源、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因子;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为缓冲剂;七叶苷是可发酵的糖;氯化锂和其它的抗生素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选择性增菌:转种至Fraser肉汤进行二次增菌(35℃, 48h)。
3. 分离培养:采用PALCAM或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分离目标菌落。
4. 生化鉴定:通过溶血试验、糖发酵试验及CAMP试验确认菌种。
5. 血清学试验: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
- 定量检测:需结合MPN法,定量限根据样品基质调整,一般≥10 CFU/g(mL)。
- 阴性对照:采用无菌增菌肉汤同步培养。
- 环境监控:每批次实验需包含加工环境空白样品。
2. 前增菌条件:控制温度30℃±1℃,避免震荡过度导致泡沫影响增菌效果。
3. 转种时间:首次增菌后24h内需完成选择性肉汤接种。
4. 菌落判读:分离培养后需在18-24h内观察典型菌落形态。
- 干扰物质:高脂肪或高蛋白样品需延长均质时间至2分钟。
- 结果报告:定量结果需标注MPN值及置信区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