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肉汤/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酶标免疫试验的后增菌培养
-
LB肉汤/用于细菌增菌培养
HB0128 | 见证书
-
肠球菌肉汤/用于肠球菌增菌培养
HB0133-2 | 见证书
-
乳糖肉汤/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前增菌培养
HB4113 | 见证书
-
LIM培养基/用于沙门氏菌的复合生长试验
HB0311-1 | 见证书
-
mRV肉汤/用于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增菌培养
HB9268 | 见证书
-
马丁氏肉汤/用于巴氏杆菌增菌培养
HBYM478-1 | 见证书
-
鸭沙门氏菌
BNCC186373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酶标免疫试验的后增菌培养。
检验原理:
胰酪蛋白胨、酵母浸粉提供碳源和氮源;D-甘露糖提供能源;磷酸氢二钾为缓冲剂;氯化锰、硫酸镁和硫酸亚铁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吐温80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法:
称取本品36.2g,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分装于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注:本培养基高压灭菌后有少量沉淀。
注:培养基中有少量硫酸镁、氯化镁、硫酸亚铁,灭菌后可能出现微量沉淀。
M-肉汤微生物质控结果:
a:肠炎沙门氏菌;b:鼠伤寒沙门氏菌;c:空白对照
M-肉汤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适用于评价脱水MH肉汤(dMHB)和脱水MH琼脂(dMHA)生产批的物理属性及性能特征,确保其作为抗菌剂敏感性试验培养基的适用性,涵盖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包含添加剂(如血液制品)的性能要求[1][2]。
采用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和EUCAST(欧洲抗菌剂敏感性试验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评价抗菌剂敏感性,确保培养基性能符合标准菌株(如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生长要求[1][2]。
本标准未直接规定具体检出限与定量限,但要求生产批的理化特性(如pH值、水分含量)及微生物生长性能需满足预设质量控制范围,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1][2]。
需使用标准质控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进行培养基性能验证,质控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须符合CLSI或EUCAST规定的质量控制限值范围[1][2]。
1. 培养基制备:按配方复溶脱水培养基并灭菌;
2. 菌液制备:调整菌悬液浓度至0.5麦氏浊度;
3. 接种与培养:均匀涂布菌液于琼脂表面或接种至肉汤,按标准条件培养;
4. 结果判读:测量抑菌圈直径或观察肉汤浊度,对比质控范围[1][2]。
1. 本标准仅适用于非苛养菌的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包含琼脂稀释法或梯度扩散法的性能要求;
2. 培养基终产品中添加剂(如血液)的性能需另行验证;
3. 生产批检测数据需记录并符合附录C的推荐格式[1][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